JBO新闻中心
JBO官网权威发布|“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汶上专场
9月11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汶上专场。介绍汶上县特色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汶上县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部署要求,按照“强产业、抓生态、优环境、善治理”工作新思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走深走实,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制种大县、全国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全国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等称号。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县乡村振兴指挥部,下设示范创建、人居环境、农村改革等5个工作专班,构建“1+5+N”工作推进机制,全面建立县、乡、村三级干部联系乡镇包保村工作机制。二是强化规划引领。编制《汶上县乡村振兴“百区千村”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汶上县乡村产业振兴规划(2021—2025年)》等专项规划,为乡村振兴绘好蓝图。三是优先配置发展要素。围绕“钱、地、人”等要素供给,推动各类人才返乡创业,金融政策下乡,盘活土地资源,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目前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3000余人,选树“乡村好青年”共计1300人、农业科技特派员124人。
一是规划目标明确。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根据村庄基础条件和资源禀赋,科学规划片区规模类型、发展方向,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建设27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辐射带动全县300余个村庄。二是推进措施有力。2023年度15个市级片区建设任务全部完成,2024年度7个市级片区正在创建实施,实施项目52个,建设任务已完成89%,采取县级领导包保片区、重点项目挂图作战、要素资源集聚三项推进机制,动员县、乡、村、县直部门等各级力量投入片区建设。三是示范引领效果好。围绕汶上芦花鸡、甘薯育苗、设施瓜菜等主导产业,每个片区确定“1个主导+N个特色”富民产业布局,做活“土特产”文章,片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0%以上。2023年度获评全市乡村振兴“百区千村”建设表现突出县。
一是在粮食生产上走在前。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汶上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14亿斤以上。建成79.3万亩高标准农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5万亩。全国、全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先后在汶上县观摩,创新推出了“六统一、六精准”技术服务模式,粮食生产走在全国前列,开展田间课堂专题培训做法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二是在乡村特色产业上做示范。培育壮大汶上芦花鸡、甘薯、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次邱镇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中都街道小秦村是“中国柏籽加工第一村”,全县甘薯育苗规模20亿株,销量居全国前列,汶上芦花鸡入选全国名优特新目录,全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5亿元。三是在产业融合上求突破。深化与中农批合作,打造从“农田到餐桌”一条龙,把更多收益留给农民。培育乡村新业态,入选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0家,举办桃花节、樱桃节、西瓜节等节庆活动,累计吸引游客20余万人。
一是提升乡村环境。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创建省市级和美乡村83个,创建山东省景区化村庄3个、省级旅游强镇5个、旅游特色村21个。二是提升基础设施。累计建设“四好农村路”668.7公里,建设农村公厕204座,高标准完成492个村污水治理。三是优化生态环境。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低毒低残留农药,山东济宁丰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济宁大粮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入选省级生态农场。军屯乡入选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一是强化村党组织建设。抓实村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确定“示范”村133个,“创优”村202个,“强基”村11个,深化“规范整顿”“擂台比武”“对标提升”3项活动。二是举办节庆活动。推出“龙腾中都文旅节 福地汶上幸福年”活动,开展年货节、游园灯会、百姓文化节等活动,推出4条精品旅游路线,常态化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各类惠民演出活动。三是创新治理体系。推广“五和五美+”信用体系,试点村庄达196个,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做细做实网格化治理,逐村建立“一图一表一群”,建设全市第一家党建“融”中心,打造孝贤朱庄、香里夏村等特色村庄,建设“汶诉即办”平台,抢单率100%,群众诉求满意率99%,乡村治理有精度、服务有温度。
乡村振兴,久久为功。下步,我们将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推动“五大振兴”一体谋划、一体建设、一体落实,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贡献更多汶上力量。
在乡村振兴“百区千村”建设工作方面,汶上县有哪些做法和经验可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13588”思路布局,汶上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百区千村”三年行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连片整治、全域推进,加快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一、坚持规划引领。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县乡两级分别成立乡村振兴指挥部,研究示范片区创建规划,15个乡镇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措施,高标准编制《乡村振兴示范“百区千村”示范创建实施规划》。今年正在高标准打造7个市级示范片区,争取创建省级示范片区1处。
二、强化产业支撑。以“一区一产业、一区一龙头、一区一链条”为目标,实行基地建设、龙头培育、产业提升、品牌创优等措施,放大特色产业集聚效应,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片区内重点推进实施绿港现代农业示范园、花卉种苗繁育、中药材加工等21个项目,以产业引领片区发展,真正让“产业链”带动“致富链”。
三、突出改革创新。抢抓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机遇,盘活闲置老宅883处、闲置土地4700亩。用好国家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成立“汶农服”合作联盟,全县多环节托管服务130万亩,215个村集体参与社会化服务,平均增收3.5万元。探索“五和五美”信用管理,建设信用超市,引导群众共建共享“汶水之上、和美人家”,让农民切实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人。
四、实施跨村联建。按照“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思路,成立22个联合党组织,覆盖行政村195个,以组织联建带动片区村庄产业联兴、服务联建、治理联抓,推动各村由“封闭运行”转向“融合并进”,实现“一个场所办公、一个班子议事、一个思路干事”。充分发挥片区内的核心村示范引领作用,以强村带动弱村发展。
五、聚合要素保障。坚持不撒“芝麻盐”,整合农业、水利、交通、文旅等涉农资金集中投向片区。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鼓励市属、县属国有公司8家参与,与示范片区对接帮扶,开展联建活动11次。继续运用鲁担惠农贷、财政贴息等政策解决片区资金发展的难题。片区内设立乡村振兴工作站15处,招引“乡村振兴合伙人”18人,推动优质资源要素向片区集聚。
产业振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请问,今年汶上县在推动产业发展上有哪些成效和可借鉴的模式?
汶上县以农民增收为主线,找准着力点,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通过科技支撑、挖潜赋能、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县,一幅粮食安、产业旺、共致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一是建设标准示范基地。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区域内建成集中连片、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79.32万亩,占比96.04%,基本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63.92万亩,占全县家庭承包面积的79.57%。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开展整村推进“小田变大田”,优化农村生产、用地空间布局,改善生产条件。二是推技术、提单产。统筹抓好小麦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玉米主推密植滴灌肥水精准调控、单粒精播、化控防倒和一喷多促等技术,小麦主推深耕深翻、秸秆还田和一喷三防等技术,实现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全覆盖。今年全县小麦收获面积70.65万亩,平均单产488.93公斤,稳居全市第一位。三是提升数字应用水平。出台《汶上县数字农田管理办法》,结合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县级农业大数据平台、乡镇级工作站、机井灌溉在线监测点和“四情”监测点,实现田间管理JBO官网、防控、服务全流程的数字化。
一是特色产业持续发力。扶持汶上芦花鸡、甘薯育苗、中药材、设施瓜菜等多元化特色产业,实施按揭农业项目7个。汶上芦花鸡年扩繁5000万只,位居全国第一。甘薯育苗量实现20亿株以上,位居山东第一。白石镇核桃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次邱镇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省级农业产业强镇5个,省级乡土名品村42个。二是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全县“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到165个。汶上芦花鸡先后获得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好品山东”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汶上县被评为汶上芦花鸡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1种农产品入选“济宁礼飨”产品目录。成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济宁主场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汶上县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三是产业融合度持续提升。招引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加快推进次邱镇食品加工园区建设。完成汶上街道华苑农业示范园、苑庄镇花卉扩繁基地、康驿镇绿科高效农业示范园等产业项目建设,带动安置劳动力1000余人,带动农民增收500万元。
一是推进社会化服务创新体系发展。成立“汶农服”合作联盟,建设南站、次邱为农服务中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3000家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0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557家。创新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多环节”等服务模式,全面满足小农户和经营主体个性化需求。二是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建设中农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及5处农产品集贸市场。中农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成万吨冷库1处。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项目,建设21处冷库、储藏窖等,总库容量达到1.5万吨。三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县、乡、园区(基地)三级监测网络建立农产品全程质量监管信息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成功争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下一步,汶上县将深入挖掘农业产业自身特色,培育壮大粮食、甘薯育苗和芦花鸡等特色优势产业,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为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了解到,去年汶上县粮食总产量居全市首位,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请问,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汶上县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汶上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力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助推“三农”工作持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2023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4.1亿斤、居全市首位;小麦平均亩产484.6公斤、玉米519.5公斤,比全省平均分别提高40公斤、54公斤,入选全国粮食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
一是培育社会服务主力军。出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意见,组建政策扶持专班,选派96名辅导员蹲点指导,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3600余家,农服组织1628家,省级以上示范社44家,土地流转率达79.6%,居全市第1位。二是打造全链条服务“综合体”。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服务共担,协调130家服务组织、企业和金融机构组建“汶农服”合作联盟,建立县级服务平台、2处区域服务中心,实现镇村服务网点全覆盖。三是整建制建设高标准农田。依托规模化经营优势,集中连片打造15处千亩示范田、5处万亩示范方,建设高标准农田79.3万亩,连续三年获农业农村部农情基点优秀县。
一是科学种粮提单产。线上开发“绿水青山一张图”数字管理系统,打通信息壁垒,集成土壤、水情、气象、市场等各类数据,科学指导社会化服务。线下全面推行单产提升“六统一、六精准”技术模式,每亩节约肥药20%以上,节本120元以上,提高粮食产能11%。二是全程机械收好粮。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模式,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建设现代化烘干仓储基地,布局26处粮食烘干中心,日烘干能力1万吨,机收损失率1.1%以下,实现每亩增产5.6公斤。三是数商兴农拓市场。抢抓全国首个、全省唯一农村主播示范试点机遇,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电商直播基地,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农产品网络直播销售额累计6500余万元,带动规上农产品加工营收增长20%。
一是提升精准度,创新服务模式。围绕“耕种管、收加销”全环节,实行“党建引领社会服务组织”“企业+供销+经营主体”“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等模式,多环节托管服务面积130万亩,覆盖215个村集体。二是打造共同体,密切利益联结。通过粮食产量比例分成、订单收购、入股分红、吸纳就业等方式,提高群众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惠及农户3.3万户,带动农民年增收5000余元,村集体平均增收3.5万元,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42%。三是主动走出去,拓展服务范围。推动91家社会化服务组织走出汶上,服务全国,涉及10个省20多个市县,折算服务面积90余万亩,扛起了保障粮食安全汶上担当。
一是强化金融支持。创新“保单质押+”融资模式,在全省率先推出“农业设施贷”,“财政奖补、银行信贷、担保保险”融合支持乡村产业,发放“鲁农担”贷款16.2亿元,涉农贷款余额增长18.9%,荣获全省财金联动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县。二是助推土地盘活。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94个,通过土地入社分红、对外发包租赁、村企联建联营,盘活闲置土地4700亩,年增加村集体收入500万元,入选山东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典型案例。三是加强人才支撑。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完善人才“引育用”全链条,开展新型农民技能学历双提升三年行动,培养新型农民1000余人,培训高素质农民2万人次,让更多“新农人”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
近年来,汶上街道按照市委“百区千村”三年行动要求,探索创新“立足四个优势、搭建一个联盟、抓好四个板块、实现四方共赢”的4144工作法,打造城郊型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区,绘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一是优越的地理位置。示范区交通便利,105国道和滨湖大道横穿片区,泉河纵贯南北,国家4A级旅游景区莲花湖湿地位居片区中心,旅游资源丰富,村庄临水而建,依水而兴。二是优美的人居环境。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面推行“信用+”乡村治理模式,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4个,八里桥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景区化村庄等荣誉称号。三是优化的产业结构。流转土地近万亩,建设华苑智慧农业示范园、汶上白莲藕种植园等5个“千亩基地”,打造泉河绿色发展示范带、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形成了集“智慧农业、生态康养、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发展新格局。四是优秀的干部队伍。实施“书记领航”工程,打造乡村振兴过硬“头雁”队伍,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培养后备干部35名,1名党支部书记获评上海交大“头雁”优秀学员,2名获评全市百名和美乡村支部书记。
坚持在提升整体优势、发挥集聚效应上持续发力,不断壮大乡村共富“朋友圈”,街道牵头成立了由2个县直部门,4个街道部门、10个村、11家企业组成的莲花湖乡村振兴示范区共富联盟,通过“一个共富联盟、一套共富模式、一群共富合伙人”,真正将联盟的“组织力”转化成“生产力”,带动50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片区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50万元。
一是拓宽就业渠道。大抓产业就业,促进富民惠民,依托城郊融合发展路径,发挥示范区虹吸效应,强化城乡双向流动,群众收入来源由传统的“一麦一棒”种植,向文旅研学、休闲民宿、家门口就业、城区务工等多元方式转变,2023年人均收入3.2万元,增长10%。二是提供创业平台。开展“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工作,鼓励引导致富能手、在外能人等各类优秀人才返乡创业,通过技术、资金、产权入股等方式与村集体合伙开发乡村产业项目,让更多人才“扎根乡土,向阳而生”。创建市级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站1个,开发共富项目12个。三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发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江苏绿港等农业公司示范引领作用,通过“1+X”项目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周边12家农业合作社、23家家庭农场和多个小农户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联农带农富农的新路子。四是壮大文旅产业。充分发挥片区生态优势、区位优势,依托湿地景区、产业项目、和美乡村,以“绿”为基,以“水”为笔,连点成线、串珠成链,不断延伸旅游配套服务链条,实施食坊一条街、特色民宿、研学体验等项目,每年吸引游客15万人次,推动农文旅等产业融合发展,真正实现从“点缀美”到“全域美”的华丽蝶变。通过抓好四个板块,形成了“政府公信稳提升、集体经济见成效、企业发展添动力、农民致富有奔头”的四方共赢良好局面。
下一步,汶上街道将以更大力度深化片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强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为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JBO官网JBO官网JBO官网